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
—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

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

109年度國語實小公共藝術設置計畫

緣起實小捷運共構大樓,下方捷運出入口,未來將連通到雙北地區。捷運穿越的不僅是實小腳底下的植物園考古遺址,也讓我們有機會再次追溯實小與周邊社區的故事。

關於

實小社區昔稱南門口,臺北城南的發源地,計畫調研南門口人文脈絡、徵引典範學校歷史,聚焦校園中心司令台改造,硬體計畫為春風臺加上《化羽臺》,象徵正在轉變中的臺北城南場域;軟體計畫《南門口共學行動》則以公共藝術教案研發先行,並捲動校內外夥伴參與,提供一個探究校外環境的創意介面。

來去南門口

南門口與實小校史習習相關,具備日治最早期的都市計劃,作為日治、戰後推動語言教育政策的實驗基地,形成最早的文教區、也是臺北城南的發源地,至今還擁有全臺北市最密集的博物館、社教機構。都是學生出校門過個馬路就能踏入的社區學習資源。









化羽臺

《化羽臺》整合實小校中心春風臺周邊的零散小空間,融會多重的穿行動線,實質擴大師生活動面積,人跟樹的距離也更近了。在暑假正式施作前,與高年級學生交流校園經驗與改造構想,西側溫馨的樹下座席,即是學生創意的融入,兩側也悉心留設貓洞安頓校貓花花。藉由司令台場域的柔化與改造,向實小作為典範學校的歷史對話,向校外南門口街區的歷史對話,而春風臺加上化羽臺,也象徵轉型中的城南場域,期許實小走入社區。

我與動物同學的任務ABC

遊戲紙人手一張,能畫能折出校園立體紙模型,為動物同學構思適合的上學環境,下課就來玩一下。在新大門拼貼老地圖上找實小的舊地名和老鄰居。漫遊化羽臺找社區聲景的迴響;有同學從對面植物園採集了聲音,編曲成最新的下課鈴聲;動手玩偶台剪出老師同學、在光影間與社區老店交錯;拿起手電筒探照時空地層,跟著停格動畫的小土偶,抵達校園歷史現場、解謎集章…。






美力的小學

公共藝術教案研發先行,實小整合校訂課程「美力」研究資源,在藝術家團隊、實小藝術教師團隊眾人合力激盪,奠定「美力」課程架構與核心概念;而呼應校訂課程主軸線,引薦前瞻課題,為全校教師規劃3主題9場講座,醞釀校內外跨域合作的契機,此外又有8週實驗工作坊,融入美術課堂,跟進化羽臺帶來的校園空間變化,由師生發起首波校園空間與藝術的公共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