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頂圖.拼貼地圖.hover版權: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臺灣百年歷史地圖

來去南門口

人們生活於土地上的種種記憶,正是一部城市史。在世代更迭的過程中,有些過去的生活形貌,在現代化的隆隆進程中,如今已不復見。而有些場景和建築,則幸運能存留下來,如今成了讓人們得以溯源追索、凝聚認同的人文風景。

配合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萬大線」在南海路施工路段規劃的捷運共構大樓公共藝術設置計畫,臺北市國語實驗國民小學提出了聚焦於鎔鑄新興建設與舊有文化地景之《穿越校園與大社區的多重生態劇場―化羽臺・南門口共學行動》的構想。

在此脈絡下,為了深入瞭解南門口區域的歷史與人文發展脈絡,我們著手進行南門口地景和歷史人文的研究調查,希望藉由這些文史研究調查,一方面提供公共藝術的設計元素和理念基礎,使公共藝術的創作實踐,能與周遭地景人文脈絡相互輝映;另一方面,透過深入且豐富的調查研究,為南門口的歷史、地景與人文發展,進行專業的分析與論述,不僅充實了在地知識的內涵,並可提供日後師生進行鄉土教學的教育深耕與推廣應用。

本計畫的文史研究調查,聚焦南門口沿捷運萬大線南海路段的區域,進行文史脈絡調研與論述。共分為四個主題:「植物園專論」、「牯嶺街專論」、「南海路捷運沿線專論」、「居食城南專論」。分別從城市空間發展、文史源流脈絡、人文地景變遷、族群生活面向的視角,來探討城南多元而重層的豐富樣貌。

文史調查的四個主題,分別以專題綜論為引言、深入淺出的概述,帶領讀者瞭解該主題的調研範疇,並探討相關背景。在四個專論主題下,聚焦系列子議題,介紹城南文史的豐富樣貌。期盼透過在地知識的整備、分析與論述,讓城南在當今急遽變遷的城市改造步伐中,仍能保有在地每一處珍貴的文化風景與記憶。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透過四個專題的介紹,一起來認識城南,一起回顧那些逐漸被消失的地景,和收疊於市民心底深處,那些值得珍藏的生活回憶。

植物学者 早田文藏 記念碑
Bunzo Hayata, who is a Japanese botanist, Memorial

【專論】植物之外:台北植物園

說到台北植物園,許多人腦海中跳出的第一印象,便是那一汪夏日時盛開的荷花了吧。植物園的荷花池,是今日臺北市頗為人所稱道的景點。然而這塊土地的歷史,實際上比我們所記得的還要淵遠流長──鄰近此地的三元街與西藏路,至清領時期尚是新店溪的支流。在水源無虞的狀況下,植物園一帶從史前開始,便是人群居住的地方。

02

植物園的奠基、擴張與縮減

台北植物園,前身係以栽培苗木為主的「台北苗圃」。台北苗圃的設置,出於殖民者對空間環境的美化需求,以及對林業開發的經濟需求等。1895年底,當日軍尚未平定全島時,總督府卻已在小南門外的官有地籌設苗圃。從中,不難看出日…

03.taipics.com

秘密植物,與植物園的秘密

台北苗圃/植物園(以下不分年代,皆稱植物園)建成後,在本土樹種的研究之外,影響最大的,便是熱帶植物的引進與栽培了。這也是為什麼日本領台後,在台北苗圃與恆春熱帶殖育場培養了各式各樣的椰子樹──大王椰子、亞…

04.南海學園歷史博物館.Richy!

遺跡、消失與現身:植物園內的建物們

在栽植苗木之外,植物園寬廣的園區,讓它成了各式公共建築舉辦活動的不二地點。自成立以來,此地便曾容納過醫院、動物園、古蹟、博覽會會場、神社、博物館群,甚至是廣播電台。這樣多元的面貌,使得植物園在孕育植物之外,似乎…

05

植物園內:空間與人

在植物園中漫步,會發現園區內除了以植物學的系統來區分的多肉植物區、蕨類植物區外,也有著以生態系統區分的水生植物區,更有一些有趣的主題區,如民族植物區、植物名人園等。這麼多不同的規劃與分類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呢?